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

一心觀察生死過咎。優婆塞戒經講錄(四4-6~5-4) 白話解釋 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Google Yahoo Facebook

一心觀察生死過咎。優婆塞戒經講錄(四4-6~5-4) 白話解釋 wiki - 佛教戒律學綱要 - Wiki 弘憶論壇 |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



一心觀察生死過咎。優婆塞戒經講錄(4-6~5-4) 白話解釋 wiki
 


子二 就三乘辨

『善男子!如舍利弗等六萬劫中求菩提道,所以退者,以其未得解脫分法;雖爾、(4-6)猶勝緣覺根利。善男子!是法有三:謂下、中、上。下者聲聞,中者緣覺,上者諸佛。善男子!有人勤求優婆塞戒,於無量世如聞而行,亦不得戒,有出家人求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於無量世如聞而行,亦不能得。何以故?不能獲得解脫分法故;(4-7)可名修戒,不名持戒。善男子!若諸菩薩得解脫分法,終不造業求生欲界、色、無色界、常願生於益眾生處;若自定知有生天業,即迴此業求生人中。業者,所謂施、戒、修定。善男子!若聲聞人得解脫分,不過三身得具解脫;辟支佛人,亦復如是;菩薩摩訶薩得解脫分法,雖復經由無量身中常不退轉,不退轉心,出勝一切聲聞、緣覺。善男子!若得如是解脫分法,雖復少施得無量果,少戒、少聞亦復如是。(4-8)是人假使處三惡道(5-1)終不同彼三惡受苦。若諸菩薩獲得如是解脫分法,名調柔地,何故名為調柔地耶?一切煩惱漸微弱故,是名逆流。善男子!有四種人:一者、順生死流,二者、逆生死流,三者、不順不逆,四者、到於彼岸。善男子!如是法者,於聲聞人名柔軟地,於諸菩薩亦名柔軟。復名喜地。以何義故名為喜地?聞不退故;名菩薩故。以何義故名為菩薩?(5-2)能常覺悟眾生心故。如是菩薩雖知外典,自不受持,亦不教人。(5-3)如是菩薩不名人天(5-4)非五道攝,是名修行無障礙道。』


(4-6) 但是其根機銳利仍然勝過聲聞和緣覺;
(4-7) 因為不能獲得解脫分法的原故,所以,只可以稱之為「修戒」,而不可以稱之為「持戒」,
(4-8) 此獲得解脫分法的菩薩即使身處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三惡道中,
(5-1) 終究不同於那些在三惡道中受苦的眾生。
(5-2) 能夠常常令眾生覺醒了悟而發起菩提道心的原故。
(5-3) 如此獲得解脫分法的菩薩不能稱為人道或天道眾生,
(5-4) 也不能歸屬於「天道、人道、地獄道、餓鬼道、畜生道」這五道之中,

  
牟尼佛法流通網  釋大寬法師  合十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