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楞嚴經心得分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楞嚴經心得分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

楞嚴咒修持法



楞嚴咒修持法


 


末法時代群魔亂舞,佛弟子們如果能每天唸一遍的楞嚴咒全咒及108遍以上的楞嚴咒咒心,這樣子就能確保不會落入邪魔外道而無法自拔。因為楞嚴咒全咒比較長,如果佛子無法持誦楞嚴咒全咒,那麼就專心持誦楞嚴咒咒心,功德也是一樣的。


 


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(三稱)


 


大佛頂首楞嚴王真言(持誦一○八遍)


(此咒簡稱楞嚴心咒,誦心咒功德與誦全咒同)


 


嗡 啊拿咧 維夏達 懷喇 乏及喇陀唎 盤達盤達你


乏及喇叭尼 怕都 吽 勃魯姆 怕都 司乏哈


 


om anale visada vaira vajra dari bandha bandhani


vajra pani phat hum bhrum phat svaha


 


 


楞嚴經云: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等知覺。末世眾生,有能自誦,火不能燒,水不能溺,大毒小毒所不能害。所有惡咒,皆不能著。能令破戒之人,戒根清淨。無智慧者,令得智慧。一切罪障,猶湯消雪。不久皆得悟無生忍。命終之後,隨願往生十方淨土。又持誦此咒,或佩帶身上,求男女得男女,求長命得長命,求果報圓滿,速得圓滿。亦能保護諸修行者入三摩地,更無魔怨來中相惱害。印明錄云,覺隨上人言,每日但誦此咒二十一遍。保證延壽二十一年。


 



 



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釋大寬 比丘 合十


牟尼佛法流通網  http://www.muni-buddha.com.tw/


慈悲喜捨小站  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akuan00/


藏經閣 http://www.muni-buddha.com.tw/CJG/index.htm



 

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

造十習因,受六交報。



造十習因,受六交報。


(造十種習氣惡業之因,感六根交互受苦之果報。)


 


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八 (節錄)


 


阿難。一切世間,生死相續,生從順習,死從變流,臨命終時,未捨煖觸,一生善惡,俱時頓現,死逆生順,二習相交。


 


純想即飛,必生天上。若飛心中,兼福兼慧,及與淨願,自然心開,見十方佛,一切淨土,隨願往生。


 


情少想多,輕舉非遠,即為飛仙,大力鬼王,飛行夜叉,地行羅剎,遊於四天,所去無礙。其中若有善願善心,護持我法,或護禁戒,隨持戒人。或護神咒,隨持咒者。或護禪定,保綏法忍。是等親住,如來座下。


 


情想均等,不飛不墜,生於人間。想明斯聰。情幽斯鈍。


 


情多想少,流入橫生,重為毛群,輕為羽族。


 


七情三想,沈下水輪,生於火際,受氣猛火,身為餓鬼,常被焚燒,水能害己,無食無飲,經百千劫。


 


九情一想,下洞火輪,身入風火,二交過地,輕生有間,重生無間,二種地獄。


 


純情即沈,入阿鼻獄。若沈心中,有謗大乘,毀佛禁戒,誑妄說法,虛貪信施,濫膺恭敬,五逆十重,更生十方,阿鼻地獄。循造惡業,雖則自招。眾同分中,兼有元地。


 


阿難。此等皆是,彼諸眾生,自業所感。造十習因,受六交報。


 


云何十因。阿難。


一者、婬習交接,發於相磨。研磨不休,如是故有大猛火光,於中發動。如人以手自相摩觸,煖相現前。二習相然,故有鐵床銅柱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行婬,同名欲火。菩薩見欲,如避火坑。


 


二者、貪習交計,發於相吸。吸攬不止,如是故有積寒堅冰,於中凍冽。如人以口吸縮風氣,有冷觸生。二習相陵,故有吒吒、波波、羅羅、青赤白蓮、寒冰、等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多求,同名貪水。菩薩見貪,如避瘴海。


 


三者、慢習交陵,發於相恃。馳流不息,如是故有騰逸奔波,積波為水。如人口舌自相綿味,因而水發。二習相鼓,故有血河、灰河、熱沙、毒海、融銅、灌吞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我慢,名飲癡水。菩薩見慢,如避巨溺。


 


四者、瞋習交衝,發於相忤。忤結不息心熱發火,鑄氣為金。如是故有刀山、鐵橛、劍樹、劍輪、斧鉞、鎗鋸。如人銜冤,殺氣飛動。二習相擊,故有宮割斬斫,剉剌槌擊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瞋恚,名利刀劍。菩薩見瞋,如避誅戮。


 


五者、詐習交誘,發於相調。引起不住,如是故有繩木絞校。如水浸田。草木生長。二習相延,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棒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奸偽,同名讒賊。菩薩見詐,如畏豺狼。


 


六者、誑習交欺,發於相罔。誣罔不止,飛心造奸。如是故有塵土屎尿,穢汙不淨。如塵隨風,各無所見。二習相加,故有沒溺騰擲,飛墜漂淪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欺誑,同名劫殺。菩薩見誑,如踐蛇虺。


 


七者、怨習交嫌,發於銜恨。如是故有飛石投瀝,柙貯車檻,甕盛囊撲。如陰毒人,懷抱畜惡。二習相吞,故有投擲擒捉,擊射拋撮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怨家,名違害鬼。菩薩見怨,如飲鴆酒。


 


八者、見習交明,如薩迦耶,見戒禁取,邪悟諸業,發於違拒,出生相反。如是故有王使主吏,證執文籍。如行路人,來往相見。二習相交,故有勘問權詐、考訊推鞫、察訪、披究、照明、善惡童子,手執文簿辭辯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惡見,同名見坑。菩薩見諸虛妄遍執,如臨毒壑。


 


九者、枉習交加,發於誣謗。如是故有合山合石,碾磑耕磨。如讒賊人,逼枉良善。二習相排,故有押捺搥按,蹙漉衡度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怨謗,同名讒虎。菩薩見枉,如遭霹靂。


 


十者、訟習交諠,發於藏覆。如是故有鑑見照燭。如於日中,不能藏影。二習相陳,故有惡友、業鏡、火珠、披露宿業,對驗諸事。是故十方一切如來,色目覆藏,同名陰賊。菩薩觀覆,如戴高山,履於巨海。


 


云何六報。阿難。一切眾生六識造業。所招惡報,從六根出。云何惡報從六根出。


 


一者、見報招引惡果。此見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猛火滿十方界。亡者神識,飛墜乘煙,入無間獄。發明二相。一者明見,則能遍見種種惡物,生無量畏。二者暗見,寂然不見,生無量恐。如是見火。燒聽,能為鑊湯烊銅。燒息,能為黑煙紫燄。燒味,能為焦丸鐵糜。燒觸,能為熱灰爐炭。燒心,能生星火迸灑,煽鼓空界。


 


二者、聞報招引惡果。此聞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波濤沒溺天地。亡者神識,降注乘流,入無間獄。發明二相。一者開聽。聽種種鬧,精神茅亂。二者閉聽,寂無所聞,幽魄沈沒。如是聞波。注聞,則能為責為詰。注見,則能為雷為吼,為惡毒氣。注息,則能為雨為霧,灑諸毒蟲周滿身體。注味,則能為膿為血,種種雜穢。注觸,則能為畜為鬼,為糞為尿。注意,則能為電為雹,摧碎心魄。


 


三者、嗅報招引惡果。此嗅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毒氣充塞遠近。亡者神識,從地踊出,入無間獄。發明二相。一者通聞,被諸惡氣熏極心擾。二者塞聞,氣掩不通,悶絕於地。如是嗅氣。衝息,則能為質為履衝見,則能為火為炬。衝聽,則能為沒為溺,為洋為沸。衝味,則能為餒為爽。衝觸,則能為綻為爛,為大肉山,有百千眼,無量咂食。衝思,則能為灰為瘴,為飛砂瀝擊碎身體。


 


四者、味報招引惡果。此味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鐵網猛燄熾烈,周覆世界。亡者神識,下透挂網,倒懸其頭,入無間獄。發明二相。一者吸氣,結成寒冰,凍裂身肉。二者吐氣,飛為猛火,焦爛骨髓。如是嘗味。歷嘗,則能為承為忍。歷見,則能為然金石。歷聽,則能為利兵刃。歷息,則能為大鐵籠,彌覆國土。歷觸,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。歷思,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。


 


五者、觸報招引惡果。此觸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大山四面來合,無復出路。亡者神識,見大鐵城,火蛇火狗,虎狼師子,牛頭獄卒,馬頭羅剎,手執鎗茅,驅入城門,向無間獄。發明二相。一者合觸,合山逼體,骨肉血潰。二者離觸,刀劍觸身,心肝屠裂。如是合觸。歷觸,則能為道為觀,為廳為案。歷見,則能為燒為爇。歷聽,則能為撞為擊,為剚為射。歷息,則能為括為袋,為考為縛。歷嘗則能為耕為鉗,為斬為截。歷思則能為墜為飛,為煎為炙。


 


六者、思報招引惡果。此思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惡風吹壞國土。亡者神識,被吹上空,旋落乘風,墮無間獄。發明二相。一者不覺,迷極則荒,奔走不息。二者不迷,覺知則苦,無量煎燒,痛深難忍。如是邪思。結思,則能為方為所。結見,則能為鑒為證。結聽,則能為大合石,為冰為霜,為土為霧。結息,則能為大火車,火船火檻。結嘗,則能為大叫喚,為悔為泣。結觸,則能為大為小,為一日中萬生萬死,為偃為仰。


 


阿難。是名地獄十因六果。皆是眾生迷妄所造。若諸眾生,惡業圓造。入阿鼻獄,受無量苦,經無量劫。六根各造。及彼所作兼境兼根,是人則入八無間獄。身口意三,作殺盜婬。是人則入十八地獄。三業不兼,中間或為一殺一盜,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。見見一根,單犯一業,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。由是眾生別作別造。於世界中入同分地。妄想發生,非本來有。


 


 


釋大寬 合十 分享


 


http://www.muni-buddha.com.tw/p2-detail.asp?Pid=690&tohit=1



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

楞嚴經心得分享之二《首楞嚴大定》

楞嚴經心得分享之二《首楞嚴大定》


 


<楞嚴經>的全名是<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>。


 


楞嚴經的核心是<首楞嚴大定>!


 


那什麼是<首楞嚴大定>呢?


 


這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瞭解:


 


一、奢摩他:乃自性本來具有的<即定之慧>,即經題中的<如來密因>是也。重點在一個<悟>字。


 


二、三摩:乃自性本來具有的<即慧之定>,即經題中的<修證了義>是也。重點在一個<修>字。


 


三、禪那:乃自性本來具有的<圓融之定慧>,即經題中的<諸菩薩萬行>是也。此是說明菩薩修行直至成佛所經歷的位次。


 


 


 


釋大寬 合十 分享


楞嚴經心得分享之一《楞嚴經總綱》


稟白諸位大德:


為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楞嚴經的心得,


我儘量用最簡短的文字,分成幾個單元,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楞嚴經的心得。希望能夠藉此抛磚引玉,邀請各位佛子一起來研究這部楞嚴經。


 

 


 


楞嚴經心得分享之一《楞嚴經總綱》


 


 


《楞嚴經總綱》:


 


楞嚴經的核心是什麼呢?


 


就是<首楞嚴大定>!


 


<首楞嚴>的意思是:<一切事究竟堅固>,所謂徹法源底,無動無壞是也。


 


 


 


釋大寬 合十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