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

淨空法師:食肉結怨 回向解怨

 


淨空法師:食肉結怨 回向解怨http://dakuan00.pixnet.net/blog/post/13702507


 


fayu54.jpg 


 


淨空法師:食肉結怨 回向解怨miyako_line_3.gif


 


   肉食障菩提路我們要知道。總而言之,殺生是大惡啊!你殺害的這個眾生,他心中的怨恨,永遠不會消失,只要他怨恨存在,因緣成熟他就要報復,這個事情就很麻煩。佛交代四眾弟子,決定不可以惱害眾生;你令眾生生煩惱都不應該,何況去害他,去殺他!所以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,決定不結惡緣,我們菩提道上障礙就會減少。


   當然,我們每一個人,不僅只有這一生,我們還有過去世,在過去世中沒學佛,造了許許多多的罪業,結了許許多多的冤仇,這都是事實;生生世世的冤家債主無量無邊,這數不清哪!這一些冤家債主,絕對不希望你超越輪回。為什麼呢?出了輪回他討債就討不到了,所以你要想超越輪回,他總想盡方法來阻撓,把你拉回來。


   因此,佛在《楞嚴經》的末後,給我們講出五十種陰魔,這個魔,實在講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;他跟我們沒關係,他絕對不會阻撓我們。凡是來找麻煩的,總是過去有過節,總是跟他有過不去的。因為結的冤太深、太廣了,所以修行道路上就障礙重重,這是沒法子避免的。世尊將這些魔的擾亂歸納為五十大類,諸位要記住,並不是魔只有五十個,那簡單,容易對付,是五十大類。每一類裏面不曉得有多少!這部經最大的特色是:因為這一部經主要的意思是幫助我們一生決定成就,因此佛教我們對於這些妖魔鬼怪,要有能力認識、辨別他;你認識他就不受其害了。《楞嚴》確實是高度的智慧,古大德常講,開智慧的《楞嚴經》,這沒錯啊!


 


line_sakuracol09.gif


 


  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,這就是修回向法門。


   回向,實在講是通懺悔法門,但是要用真心回向,不能有口無心;有口無心沒有效果,要以至誠的心來回向。


   我們誦經、念佛、修持、行善……,種種功德,都回向累劫冤親債主,希望他們都能夠破迷開悟,念佛同生淨土。要以真誠的心回向,希望把過去的結解開。冤家宜解不宜結,過去無知結的冤,現在我們明瞭了,我們希望用和平的手段把這個冤結解開;所以修學回向法門,這個用意很深。他要是接受了,他就不會擾亂我們,我們將來修行證果成就了,我們再回到六道裏面來,全心全力幫助他們,他們聽到也很高興。將來我們會幫助他,總跟他有緣嘛!所以這是非常非常重要。


   如果再深一層來說,我們不能成就,不能超越六道輪回,這一些冤親債主,是永遠糾纏不清,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將會很苦。我們也知道,我們並不只這一生,我們還有來生,來生還有來生。這個問題不能解決,我們的生活狀況,將是一生不如一生,一世不如一世!你們仔細想一想對不對?我們這一生得到人身了,在這一生當中從小到大,從年頭到年尾,我們造的是善業多?還是惡業多呢?起心動念是善念多?還是惡念多呢?如果惡念多於善念,惡行多於善行,來生的日子一定比這一生更苦,所以實在說一世不如一世,這個要覺悟。冤親債主是一世比一世增加,他不會減少;他增加,麻煩是越來越多。明白這個事實真相,那就堅定意念——我這一生決定超越輪回。超越輪回的方法,大小乘經論裏面說的很多很多,雖然說法門平等(法門真的是平等),但我們眾生的根性不平等;能使一切不同根性的人,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圓滿的成就,唯有念佛帶業往生淨土這一門。


   我也曾經跟諸位說過,念佛的人有佛本願威神加持,縱然有這些妖魔鬼怪、冤親債主要找你麻煩,佛的威德保護我們,他不敢接近,不敢來阻撓,這個就是佛力加持。


   一心念阿彌陀佛,求生淨土,不僅僅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而且實實在在會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,一切護法善神的擁護。你想,這個力量多大!這個勢力保證我們這一生平平安安的得生淨土,除這個法門之外就難了,就不容易。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這個法門,理事都要徹底的明瞭,不跟眾生結冤仇,決定不殺生,決定不吃肉。


 


(轉自學佛網:http://big5.xuefo.net/show1_39421.htm)


 


line_sakuracol09.gif


 


amita-1.jpg


 


miyako_line_3.gif


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 華嚴聖因精舍  釋大寬  比丘 合十


miyako_line_3.gif


地址Address: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


電話Tel: 886(國碼)–2(區碼)-23775886


牟尼佛法流通網  牟尼佛法論壇  藏經閣


慈悲喜捨小站  摩尼網路世界  普光明殿


佛網大聯盟  般若小站  IBC國際佛法中心


miyako_line_3.gif


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

存善念 息煩惱—-文/BY 證嚴法師

 


http://dakuan00.pixnet.net/blog/post/13598179


 


存善念 息煩惱—-文/BY 證嚴法師


line_sakuracol09.gif


   世間的欲念有善惡兩種,心志清明、存有善念,就能看開世間的一切;若起惡念則人生方向就會偏差,因此產生了煩惱。


    有一次,佛陀來到一個小鎮說法,有位富翁也和鎮上的許多人一樣,虔誠地聆聽佛陀宣說人生的真理;聽完之後,他便向佛陀請示:「聽了您的教誨,知道心要時時保持平靜,最近我正為了家產而煩惱,使我一刻也不得安寧;我知道心不平靜的根源是因為有煩惱,但是要如何去除煩惱呢?」


    佛陀問:「為什麼家產會讓你如此煩惱?」富翁說:「因為我年老了,卻不知要如何放下財產和事業?」佛陀問:「你有兒子嗎?」


    「有啊!都已經成家了。」佛陀說:「既然兒子長大了,為什麼不讓兒子繼承產業呢?」


   富翁說:「我的兒子從來也沒有料理過家務,更沒有幫我經營過事業,他什麼都不會呀!」佛陀說:「每一種技藝、學問都是學習而得的。你的兒子既然長大了,應該可以好好將你的人生經歷教授給他。」


 


   富翁又說:「我要教他,但是他卻沒有意願要學。」佛陀說:「你能『放下』,自然就有人接。人生無常,生命只在呼吸間,當最後的一天來臨時,即使放不下所有的一切,但是又真正能帶走什麼?」


   富翁聽了,仍然猶豫不決。佛陀又舉了一則譬喻:「人生的欲念有如一把乾草,點火之後,你拿著這支火把逆風而行,火愈燒愈大,很快就會燒到手掌心,若不放手就會燒到手腕,再不放就會燒到身上。」富翁此時才真正體會了佛陀的教誨,放下了心中的煩惱。


 


line_sakuracol09.gif


 


   我們也要淡泊知足,不要有不捨之心。因為生命在呼吸間,如不及時反省、看開,放下欲念,這對我們的心念會有很大的殺傷力。


   人的言行舉止總是在一念心,我們要時時抱持一分平靜、淡泊的心,不貪名利、不求權勢,自然內心就會很平靜,且能守在本分事上,盡己所能貢獻於社會。


 


019k.png


kumacibrli.gif


amita-1.jpg


kumacibrli.gif


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 華嚴聖因精舍  釋大寬  比丘 合十


地址Address: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


電話Tel: 886(國碼)–2(區碼)-23775886


牟尼佛法流通網  牟尼佛法論壇  藏經閣


慈悲喜捨小站  摩尼網路世界  普光明殿


佛網大聯盟  般若小站  IBC國際佛法中心


kumacibrli.gif


四正勤—-文/BY 證嚴法師

line7.gif


四正勤—-文/BY 證嚴法師


http://dakuan00.pixnet.net/blog/post/13597569


line7.gif  


   四正勤是已生惡令斷,未生惡令不生;已生善令增長,未生善令速生。上人表示,學佛要做到「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」,四正勤正是力行這兩項的功夫。


 


   「已生惡令斷」,察覺自己做出惡行時,要及時斷掉。「未生惡令不生」,一旦發現心中有一念惡生起,要提高警覺,趕緊斷除,不讓它生起。已生惡令斷,未生惡令不生,就是「諸惡莫做」。


 


   「諸惡莫作」的意思是連一點點的小惡也不能做。有的人以為小惡無妨,做沒關係,但上人強調,一點一滴,滴久就成一缸。當知因果不昧,開口動舌,舉足 動步,若是一個腳步錯了,就步步錯。因此如果做了一點錯誤,將錯就錯,就會不斷錯下去,所以心念真的要照顧好,哪怕是一點點,都不要讓它起心動念,遑論去做。


line4.gif


   小惡莫做,小善當為。上人勸勉眾人,善也是要從一點點開始累積起,要把握當下;無論大善或小善,當下就要做。要保持心中常常有一分愛,所以要「已生 善令增長」,不要分別什麼樣的善才做,什麼樣的善不做。上人以慈濟四大志業、八大腳印說明,有的人會說:「哪個腳印我比較喜歡,我一腳深入就好。」上人慈示:「應該要把握當下,現在需要我做什麼,我就去做什麼,應該要常常提起這分愛心,不要挑某一種類的善才要做。已生善,要讓它不斷增長,勿令善念間斷。」


line7.gif


   「未生善令速生。自己這念善過去不曾有過,現在看到了、聽到了、遇到了,要趕緊把握,啟發這分善念。不但自己要如此,對別人也一樣,要經常勸誘人人 一起來走好路。有的人有這念心,但沒有機會做,除了啟發自己的愛心善念外,還要趕緊把這念愛心善念,普及於他人。經由善事將大家的力量不斷凝聚,社會自然祥和;若是人人為惡,人間的五濁三災就會不斷增長。希望人人天天用心,從自己的身心下功夫,對外面的境界要提高警覺;對需要幫助的,要把握當下,這也就是 『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是諸佛教』。」


   


line5.gif


amita-1.jpg


 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 華嚴聖因精舍  釋大寬  比丘 合十


地址Address: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


電話Tel: 886(國碼)–2(區碼)-23775886


牟尼佛法流通網  牟尼佛法論壇  藏經閣


慈悲喜捨小站  摩尼網路世界  普光明殿


佛網大聯盟  般若小站  IBC國際佛法中心



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

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-淨空法師

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-淨空法師


http://dakuan00.pixnet.net/blog/post/13523715


 


59-h.jpg  


 


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-淨空法師


 


 


【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】


 


 


    無論順境、逆境都是增上緣,只要善於運用,都是很好的鞭策。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勇猛精進,將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,所以無一不是好事。幾時我們真正能將境界、觀念轉變,看一切人皆是善人,一切事皆是好事,就能入佛菩薩的境界。


 


 


    如何轉變?孔老夫子說「三人行必有吾師」,三人是比喻,指自己、善人和惡人。善人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要效法、學習;而惡人也是我們的老師。凡夫永遠不會發現自己的過失,只會看別人的過失;聰明人看到別人的過失,會回光返照反省自己,無則嘉勉,有則改之,所以惡人也是老師。佛菩薩之所以能作佛菩薩,道理在此地。而凡夫看到善人心生歡喜,看到惡人心生討厭,永遠墮落在分別、執著裡,所以不能作聖。


 


 


    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這是真實的教誨。何以不見世間過?實在說,世間沒有過,過是從自己的分別、執著裡來的。但是明明那個人有過,怎麼說是從我的分別、執著變現出來的?這個道理很深,初學佛法之人很不容易理解,也很不容易接受。真正深入經藏之人,修行有功夫、有心得之人,聽了就能理解。


 


 


    這個原理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「諸法實相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誰的心、誰的識?自己的心,自己的識,所以「心外無境,境外無心」。境就是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,境從哪裡來的?心變現出來的,離了心就沒有外境,外境與自己的心識是一不是二。若能參透這個道理,就能理解何以世間沒有過。


 


    因此,善境界是自己的善念變現出來的;惡境界是自己的惡念變現出來的,與外境真的不相干。實在講,若沒有入這個境界,這個道理真的不好懂,所以佛再用比喻來說明。《金剛經》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」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,夢裡會夢到好人、惡人,也會夢到順境、逆境,夢醒之後,再去想一想夢裡的境界,真有善人、惡人嗎?真有順境、逆境嗎?沒有,這都是自己意識心變現的,佛教導我們從這個淺近的比喻去思惟。


 


 


    眼前這些現象是阿賴耶識的相分,學過唯識的同修應當有這個常識。可是實際上的境界,我們沒有能證得,也就是說我們入不了唯識的境界。何以入不了?沒有轉識成智,所以我們還是凡夫的境界,不是佛菩薩的境界。而佛菩薩的境界是在夢裡就覺悟了「我在作夢」,眼前的境界全是夢中境界。所以,覺悟沒有離開夢境,還繼續作夢,但是已經清楚「我在作夢」,就是在作夢時喚醒夢中人。


 


    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在十法界,如《普門品》裡所說的,「隨類現身,隨機說法」。所以,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,就是「啟建水月道場,大做夢中佛事」,這兩句話將佛菩薩應化的真相說出了。水中之月、鏡中之花都不是真的,這是說明境界的真相。


 


 


 


以上文章引用自:


http://www.amtb.org.tw/enlighttalk/enlighttalk.asp?web_choice=1&web_amtb_index=78#godata


 


 


 


amita-1.jpg


  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 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 華嚴聖因精舍  釋大寬  比丘 合十


地址Address: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


電話Tel: 886(國碼)–2(區碼)-23775886


牟尼佛法流通網  牟尼佛法論壇  藏經閣


慈悲喜捨小站  摩尼網路世界  普光明殿


佛網大聯盟  般若小站  IBC國際佛法中心


 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

【人生禪】活心

 【人生禪】活心


http://dakuan00.pixnet.net/blog/post/13433105


sweet_wildflower_JK143_350A.jpg


002.bmp


【人生禪】活心


人間一百年,彈指聲中過



「師父,世風敗壞,怎麼辦?」


「咦,它敗壞是它敗壞,你修行歸你修行,怎麼?你失去佛門精進心了?」


「不會的。可是,人間這麼污濁,看著難免覺得悲哀呀!」


「那好!世間越污濁,越悲哀,修行人的禪心就愈清明,愈堅定。否則,出家幹什麼?不就是為了普世化濁為清,普度悲苦眾生嗎?」


「可是,人心愈來愈貪婪,人情也愈來愈癡迷了!」


「更好!人間貪婪浪潮高,人情癡迷心態重,我禪門中人更要慈悲濟世,救度被貪婪浪潮,癡迷心態淹沒的世人呵!」


那弟子滿臉無奈的望著石霜節誠禪師,有些吞吞吐吐:「可是,太多不公不義瀰漫,世人被污浼得越來越深,有時後整個心靈都骯髒黑暗了,度化起來很吃力呀!」


幾聲鷹唳從山谷中傳來,一聲過一聲……


石霜節誠禪師白眉一掀,笑了:「禪,本來就是在骯髒黑暗的心靈裏發出光芒的,本來就是讓癡迷悲苦的人能夠起死回生。度一人是一人,救一個是一個,你貪什麼?」


那弟子「呵」一聲,想到大江南北幾千萬禪寺僧伽匯合的力量,緊蹙的眉心就平坦了。


 


leaf03lin04.gifleaf03lin04.gifleaf03lin04.gif


 


另名弟子問石霜節誠禪師:「古人說:捲簾當白晝,移榻對青山。請問:什麼是『捲簾當白晝』?」


石霜節誠禪師凝望著殿外白燦燦的陽光,微笑:「世界若黑暗,就把心帘捲起來,看見自己人性的光輝,覺得自己是黑暗中的明光。喏!你把淨瓶給我拿來!」


那弟子回身去取淨瓶,猛然覺得:呵!師父說的不是這個淨瓶,而是我自己乾乾淨淨的身心。他很高興,放下淨瓶,合十,又叩問:「什麼又是『移榻對青山』呢?」


石霜節誠禪師眺望著殿外的翠巒與白雲,笑了:「若嫌人間骯髒污濁,不見青山白雲,那就把自己移到骯髒污濁的地方,把自己作成青山白雲吧!喏!你把淨瓶給我放回去!」


那弟子一怔,倏然領會「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」的大悲心了。


石霜節誠禪師哈哈大笑,叮嚀:「各位!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,隨緣坦蕩蕩的慈悲活下去吧,千萬不要迷失自己!」


 


文章/人間福報


leaf03lin04.gifleaf03lin04.gifleaf03lin04.gif


5.jpg


 


 


amita-1.jpg


  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 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 華嚴聖因精舍  釋大寬  比丘 合十


地址Address: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


電話Tel: 886(國碼)–2(區碼)-23775886


牟尼佛法流通網  牟尼佛法論壇  藏經閣


慈悲喜捨小站  摩尼網路世界  普光明殿


佛網大聯盟  般若小站  IBC國際佛法中心


 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

如何祈福有福 —文/BY聖嚴法師開示

ha-0301-flowers0034.png千手千眼觀世音.jpgha-0301-flowers0034.png


 如何祈福有福 文/BY聖嚴法師開示


http://dakuan00.pixnet.net/blog/post/13339997


 現代社會由于迅速轉型而隱藏了種種危機,總括來說有以下三點︰ 


 一、 競爭激烈,缺乏安全感工商業社會,人與人之間缺少守望相助的精神,卻有你爭我奪的敵對意識,因此人際間普遍存在著極度不安全感。所謂“商場如戰場,同行是冤家”,競爭似乎是免不了的,然而社會之所以進步,文明能不斷的創新,多半是因為人和天爭、人和人競爭的結果,所以商場上講求競爭,似乎也不是壞事,只不過如果拿捏得不恰當,就會變成自相殘殺。


  二、 功利主義,人際疏離現代社會是一個功利主義的社會。所謂功利主義,就是人們所做的一切都以得到利益、成功為目標。為了獲得利益,為了追求成功不擇手段,因而使得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猜疑、沖突,缺少唇齒相依的一體感。由于猜疑而產生矛盾,由于矛盾而產生沖突,由于沖突而產生疏離感,甚至反目成仇。


  三、 自私心重,道德淪喪現代社會也是物質昌明的社會,大家為了追求物質的擁有,彼此你爭我奪、自私自利,想盡辦法排擠他人,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蹦、越來越冷漠,缺少人溺己溺的道德觀,同情心、同理心蕩然無存。


 先從觀念上改善針對這三種趨勢,如果不徹底從觀念上著手開始改善,社會問題將層出不窮,永無寧日。近年來,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連連不斷,凡有識之士都非常關心,亟思解決改善之道。站在一個宗教徒的立場,所能做的除了信仰上的祈願,還應該幫助人們在觀念上做適當的調整。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 以佛教來說,誦經禮拜、舉辦法會,當然是有用的,連僅僅一句“我為你祝福”,都能夠產生祝福的功能,何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祈福。但如果心態不正確,錯誤的觀念不轉變,僅僅只是參加祈福的法會,當下覺得有佛菩薩的護佑,有一點安全感和安慰感,一時間內會覺得內心平靜,但這種感覺恐怕不能維持太久。最究竟的方法還是要從觀念的修正做起,調整偏差的想法,改善錯誤的行為,努力為自己、為他人修福修慧,如此從內心發揮出祝福的誠意,我們的社會、家庭才會得到真正的平安。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 <大悲咒>的大悲法門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就是觀世音菩薩自己修行、得道的方法。<大悲咒>匯集了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以來所有一切修持的功德,所以持誦 <大悲咒>就等于獲得了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以來所修一切功德力的加持,這力量非常大。不過,觀世音菩薩在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告訴我們,誦持 <大悲咒>應該先要對眾生起慈悲心。因此要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濟,除了仰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,給我們平安、給我們力量,更要學觀世音菩薩,先發起無上慈悲心,“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”,希望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,而成就所有一切功德,這就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。


 “無緣”是指沒有一定的對象,因為沒有特定的對象,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濟永遠在、處處在;沒有特定要度的眾生,卻時時都在度眾生,平等不分親疏。“同體”,是指所有的眾生都是生命共同體,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互不相干、毫無關系的;中國儒家︰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以及“人饑己饑,人溺己溺”的思想,就是同體的大悲心。


 一人持誦<大悲咒>的功德很大,共修持誦<大悲咒 >的功德更大,因為人與人之間是生息相通的,所以共修時能夠得到所有修行者的功德累積。修行的功德既然是共享的,做壞事的結果自然也要共同分擔。所以不要認為只要壞人都下地獄,社會就不會這麼亂了;反而應該反省到這些兒女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我們沒有盡到責任,沒有把正確的觀念,推廣到每一個家庭、每一個人的心里。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 為了善盡生命共同體一分子的責任,我們應更進一步將祈福的觀念和行為具體落實在生活中;祈福的方法有四種︰


 知福知足常樂,安貧樂道知道自己有福報是很重要的。人活在世上,最起碼都還有一口呼吸,有呼吸就等于擁有一切希望,人生充滿一切的可能,因此呼吸是很可貴的。常言道︰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”,若能知福,則更應該說“我還有呼吸,當然滿足了。”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,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福報。尤其現今的台灣社會豐衣足食,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,看到別人有的,也不管對方是如何努力獲得的,就希望自己也擁有,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,自害害人。如果我們能夠知福,就能知足,知足就能常樂。不過知足並不等于什麼都不要,而是“多也好,少也好,好到皆大歡喜”,這才是真正的知足。曾經有一個人跟我說,他是世界上最窮的人,因為他是“無殼蝸牛”,他忿忿不平的說︰“這個社會很不公平,我努力了一輩子,到頭來連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都沒有。”我則告訴他︰“有房子也是一種負擔、累贅。”有房子的人,就要照顧房子,每天為房子花很多心思,尤其那些擁有很多房子的人,一下子這間房子要整修,一下子那幢房子要裝潢,每天為了房子忙來忙去,如果住不了那麼多房子,還得想辦法租給別人住;我勸他︰“沒有房子,反倒可以快快樂樂的,想到哪就到哪,所以沒有殼的蝸牛,也是不錯的。”以出家人來說,“出家無家,處處為家”,沒有自己的家,所以處處都是家,何其輕松,何其自在。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 惜福珍惜擁有,感恩圖報我們除了擁有呼吸外,還擁有很多東西,包括生命、財物等,而且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、人緣,也是我們所擁有的。有的人雖然事業並不輝煌騰達,也沒有什麼錢財,但是他的人品高尚,待人和善,他也算是一個富有的人;因為人格的財產比有形物質的財產,更有用、更珍貴。惜福,就是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,包括自然資源、社會資源等一切資源。珍惜而不浪費、不糟蹋,尤其不要糟蹋身體,不要傷害名譽、品格,甚至理念、理想,進一步還要飲水思源、感恩圖報,這就是惜福。法鼓山所推動的惜福運動,就是請大家把不再需要用,但還可以用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分享,不要讓它們變成垃圾;同時還勸導大家過簡樸節約的生活,少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。很多人都是因為精神空虛、心理寂寞,所以不斷買東西,這是很愚蠢的;不充實內在心靈,房子里堆滿了買來而無用的東西,頭腦里卻空洞得缺乏思想,精神沒有得到提升,內心一樣是寂寞、空虛的。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 種福成就自己,廣種福田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人來到這個世界上,就是要來種福田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種,例如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、社會上貧苦無依需要幫助的人,以及社會、國家的利益和一切眾生的幸福,都是我們的福田。有的人非常吝嗇,空偶知識、學問,卻不肯傳授給人,舍不得與人分享;自己的財產,不願意拿來利益社會、回饋社會,這種自私的人是最貧窮的人,就算他富甲天下,也是窮光蛋一個,因為他不懂得種福田。這就好象一個人擁有許多種子,但是他不懂得耕種,將種子種在沙漠里,不但不會發芽,反而讓原本可以吃的種子變成了廢物。知道要隨時隨地種福的人,是有福的人;為了要種福,必需要努力成長自己,在知識、人格、智慧,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長;才能有更多的資源來種福田。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 培福享福非福,培福有福大多數人都喜歡享福,所以人老了,就要享老福;兒女孝順,就享兒女福;太太賢惠,享太太福;丈夫可*,享先生的福。一般人的觀念總認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瓜,但是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限的,所以享福的人不是真正有福的人,廣種福田、歡喜培福的人,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。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報,種到田里邊,它就可以培養出更多、更多的福來。若能把全世界、全宇宙、所有十方一切眾生,都當成是培福的對象,不斷的培福,那就是有大福報的人,最後就會和佛一樣福德圓滿。


 


 以大眾為造福的良田如能實踐“四福”︰知福、惜福、種福、培福,並且為別人祝福,就是有大福報的人。法鼓山目前正在努力提升人品,把淨土建立在人間,做的就是造福的工作。但願大家永遠都是有福的人。(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五日)


 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


amita-1.jpg


  勤修清淨波羅蜜  恆不忘失菩提心


 滅除障垢無有餘  一切妙行皆成就


 華嚴聖因精舍  釋大寬  比丘 合十


地址Address: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


電話Tel: 886(國碼)–2(區碼)-23775886


牟尼佛法流通網  牟尼佛法論壇  藏經閣


慈悲喜捨小站  摩尼網路世界  普光明殿


佛網大聯盟  般若小站  IBC國際佛法中心



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ha-0301-flowers0037.png